close
i1701
義大利遊記沒能趕在去年就寫完
但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
也不好半途而廢
而且在濕冷難耐的天氣,看看陽光普照的義大利
好像也蠻不賴的嘛(搓手)

行程來到尾聲了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千年古都--羅馬(Roma)
在這裡將度過旅程最後的2天2夜

▼ 最後一瞥美麗的蘇連多海岸。
i1702

i1703

i1705

經過一個早上的車程
午餐時分才終於抵達羅馬
這個都市永遠擠滿觀光人潮
近年來對於遊覽車的停靠限制超級嚴苛
我們首先要去餐廳填飽肚子
然後趕下午的場次進梵諦岡博物館(Vatican Museums)
可是,遊覽車只能停在距離餐廳有點遙遠的地方
那已經是最靠近的停車點啦
要是膽敢違規,那可是會接到天文數字般的罰單
比台灣酒駕的罰金還要恐怖喔

上回就說過
在義大利走團體旅遊
是得依靠購得什麼場次的博物館入場券來決定行程
在羅馬也是這樣
不管是來自世界哪個角落的觀光客
必定會到梵諦岡去瞻仰天主教廷
其中名列十大博物館之一的梵諦岡博物館
團體票券更是一票難求
本來第9天不是安排聖彼得大教堂和梵諦岡博物館的
但因只能搶到這個時段的入場券
其他的景點就隔日再戰吧

i1706

我們在羅馬,也有當地導遊的陪伴
這位L小姐…嗯…是4位當地導遊裡面最…不會帶領的了(威尼斯、佛羅倫斯、拿坡里和羅馬)
她的解說,連我這個藝術史控都聽不下去
詳情就請接著看下去吧

▼ 很有現代感的博物館大廳。
i1708

進入館內
並沒有馬上開始參觀行程
L小姐把大家帶到一個有圖片展示牌、但只有4張椅子的角落
一口氣花了將近半小時
細細解說有關聖彼得大教堂及梵諦岡的一切
對一群剛剛才吃完午餐的人來說
簡直就是滿清十大酷刑
聽著聽著,忍不住要和周公來個甜蜜約會
好不容易結束講解
大家才終於清醒過來

▼ 往館內前進,上樓後會經過一個庭院,在這裡,是欣賞聖彼得大教堂的美麗圓頂的最佳角度。
i1709

i1710

i1712

i1713

i1714

其實L小姐並非不學無術之輩
她是學識淵博、但不善表達那一型的人物
做導遊…或老師…完全不合適啊
儘管內容豐富
可她就有本事講得枯燥乏味到不行
只好來個左耳進、右耳出
乾脆自己用眼睛欣賞比較舒服

i1715

▼ 走到這個中庭時,我突然一陣狂咳,差點連肺都要咳出來。
i1716

i1718

i1719

i1720

i1721

▼ 異常華麗的馬賽克地磚。
i1722

▼ 氣派大掛毯。
i1723

▼ 金光閃閃廊道。
i1724

i1725

i1726

穿越一個又一個廊道和房間
終於來到著名的「拉斐爾畫室」
這個面積不大、也不算太起眼的小房間
裡頭有著拉斐爾的傑作之一《雅典學院(La scuola di Atene)》
《雅典學院》(La scuola di Atene),是拉斐爾創作的一幅壁畫,現存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畫室中。
這是教宗命拉斐爾畫的畫。在透視點的二人分別為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人群後、左、右兩邊牆壁上的是阿波羅及雅典娜二神的雕像。眾人包括哲學、詩歌、音樂、神學等學者,都是教宗喜歡的範籌。更加以哲學的殿堂來代表教宗家。
這幅畫中,拉斐爾把不同時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個空間,古希臘羅馬和當代義大利五十多位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並對人類智慧的讚美。這麼多哲學家集中於一畫面,拉斐爾很聰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個別的思想特點,以最易讓人理解和感覺的方法繪畫出來。
《雅典學院》整個背景和構圖,如同舞台空間一樣,觀眾面對這幅畫就如同親臨劇場一般,採透視法以二度空間呈現三度空間的縱深。拉斐爾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變成劇中人物,(他把柏拉圖繪成達文西的臉,表達對達文西的敬重)以他二人為中心,激動人心的辯論場面向兩翼和前景展開。彷彿正在「表演」一齣古希臘思想史,唯心和唯物之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i1727

i1728

i1729

i1730

i1731

i1732

i1733

i1734

i1735

i1736

i1737

拉斐爾畫室裡面,當然不止有《雅典學院》
其實四面牆壁和天花板也都是壁畫
在這房間,我們待了很久
L小姐拼命地講解著關於《雅典學院》的種種
不過我都沒在聽
把注意力放在畫作本身和拍照上頭

i1738

離開拉斐爾畫室之後
還有一個重頭戲
那就是另一位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偉大傑作《創世紀》
這壁畫就在「西斯汀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中
西斯汀小堂(Cappella Sistina;也稱為西斯汀小禮拜堂)是一座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的天主教小堂,緊鄰聖彼得大教堂,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由教宗西斯都四世發起創建,教堂名「西斯汀」即來源於教宗之名「西斯都」。教堂始建於1445年。1481年完工後,波提切利等文藝復興初期畫家以耶穌基督為題目創作了一批壁畫。1483年,在此舉行過西斯都四世的聖體告別。起初穹頂繪有天空的圖案。教堂長40.25米,寬13.41米,高20.73米。依照列王紀第6章所描述的索羅門王神殿比例(60:20:30)所建。(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創世紀》是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的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
這幅巨型壁畫創作於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間,歷時長達4年多。畫面面積達14*38.5平方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畫面由以上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繪有343個人物。
《創世紀》誕生之前,歷來教堂穹頂畫多為簡單的日月星辰的圖案,如此龐大複雜的穹頂畫,可稱得上空前絕後。最開始的任務只是要求米開朗基羅在穹頂上繪製12個人物,但是《創世紀》完成的時候畫面上人物多達三百餘人。(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西斯汀禮拜堂中,是不准拍照的
甚至為了保護這偉大的鉅作
連開口講話也是大忌
裡頭有好多工作人員
不斷發出噓聲叫大家閉嘴、並制止遊客舉起相機攝影機的手
導遊L小姐在外面就先行講解了一大半
才帶著大家進去
小禮拜堂內真是萬頭鑽動
擠滿朝聖的人潮
大家都仰起脖子,努力欣賞這壁畫
期間L小姐利用身上的麥克風,小聲地解說著
不過她的講解很不受到歡迎
聽眾們頻頻呵欠連連
結果她誤會了大家的反應
直說:坐一早上的車很累吧,那我們趕快走
才在西斯汀停留沒多久
就要我們離開
這時有團員被惹惱
直言:其實一點兒也不累的,而且花了那麼多團費,不多看很可惜
只差沒坦白批評:打呵欠是因為妳說話太無聊
於世多爭取到一些欣賞《創世紀》的寶貴時間

從西斯汀出來以後
再沒有多久
就離開博物館的範圍
來到「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是梵蒂岡的主要大殿。它建於1506年至1626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最神聖的地方之一。它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面有兩重用柱廊圍繞的巴洛克式廣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勃拉芒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莎迦洛等都曾參與設計。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窺看聖彼得廣場。
i1739

i1740

▼ 這些教堂門口的相片,全是趁L小姐講個沒完的時候拍的。
i1741

i1742

i1744

i1745

我10幾年前到義大利旅遊的時候
就已經參觀過這座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啦
不過沒去梵諦岡博物館
那時候,真的覺得這座教堂好壯觀好華麗好神聖
這一次的感受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也許是剛剛從博物館出來的關係吧
看多了精美絕倫的大師傑作
再加上我們是直接從博物館區走到大教堂門口
少了從廣場正面欣賞教堂建築的震撼
只感覺裡面好黑好不真實喔

i1746

▼ 米開朗基羅的傑作之一《聖殤》。
i1747

i1748

i1749

i1750

i1751

然後呢
下午時間
站在聖彼得廣場眺望聖彼得教堂
是背光的
非常難取景拍照XDDD

▼ 值勤中的瑞士衛兵。
i1753

i1755

i1756

i1758

i1759

i1761

i1762

i1763

i1764

i1765

i1766

後來領隊幫我們找到解決之道
那就是站在方尖碑的陰影裡
拍攝聖彼得背光的剪影

i1767

i1768

i1769

i1770

i1771

最後這張照片,是在義大利境內的羅馬拍的
一台鮮豔繽紛的販賣車
為什麼強調是義大利境內
因為梵諦岡雖小
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獨立國家(而且和台灣有邦交)
其實在梵諦岡和義大利的「邊界」
大家有拍所謂的搞笑「劈腿照」
就一腳一國
不過我沒做這種事,只在旁邊拍別人啦
所以沒辦法po照片啦

最後呢
還要補充一點
梵諦岡博物館內永遠都呈現爆滿的狀態
而大部分的空間都沒有安裝空調
所以氧氣比較稀薄
體質敏感者可能會出現頭昏眼花的狀況
行前領隊是這樣提醒我們啦
但實際進去走一趟
也許是因為盛夏已過,初秋的氣溫不至於太過悶熱
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
我本身就是對空氣相當敏感的那種人
並不覺得缺氧難受啦
給大家做個小小的參考^^




——————————

﹡那秋第161~163卷
﹡富士X`tra 400
﹡2010.9.13義大利蘇連多海岸、羅馬
﹡公館五色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ano16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