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不知道您有多久沒買書、多久沒看書啦?
8月份的《遠見》雜誌,做了一份「2007閱讀大調查」
其中列舉出很多項數據:
閱讀頻率:每週2.7小時
一個月內看書冊數:1.72本
平均一年買書冊數:4.18本
平均一年買書金額:1375元
根據這些數據,我發現我真的是怪咖,平均數值,我只需要一天就可以超越
閱讀頻率:算不清楚,幾乎整天都離不開書,一邊上網、看電視也一邊看書
一個月內看書冊數:平均一天看0.5~3本左右
平均一年買書冊數:從來不敢計算,只敢用單次計算,最多一次買10幾本,最少4本(網拍不算)
平均一年買書金額:也不敢計算,總之一個月大約要花掉5千元以上吧
照這樣的數據來看,我根本就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吧
為什麼台灣人不喜歡看書
根據雜誌的分析,與我個人的看法,教育佔很大的因素
所謂的教育,不只是制度,還包括師長心態、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升學管道、軟硬體設備等等
一向是升學掛帥的環境,並不太容許學生(甚至包括還不需要參加升學考試的小學生)看課外讀物,擔心影響功課
無形之中,從學校到家裡,都在抑制閱讀的時間與管道
而學校教育卻又是那樣繁重與刻板,看書幾乎等同於用功
令人心生畏懼
經過這樣的學生生涯,閱讀的胃口都給弄壞了
「自由」以後,大概也不會想再碰書了
培養閱讀習慣,最好的作法當然是從小做起
雜誌介紹了鄰國日本,於1988年起,效法美國而發起的「晨間閱讀」活動
利用早自習10到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與課本無關的書籍
根據觀察,功效有:「養成閱讀習慣,上課時更專注」、「改變學校氣氛,個性潛移默化」、「升學率提高」等
這種活動,門檻不高,每天只要10分鐘
可以收到的成效卻是很大的
另外還有一項好處,就是培養閱讀的品味
昨天下午在舊香居與卡密姊姊聊到這個話題,她認為台灣人不閱讀的問題,一部份原因為缺乏自我的閱讀品味
殊不見各大實體與網路書店紛紛在店頭或首頁標示著「排行榜」
有多少人是依賴這些排行榜而選書呢
出版社也是如此,如果有一本新書大賣,過一會,市面上便充斥著同樣類型的書,且各家出版社都有
一點區隔性、特殊性都沒有
如此惡性循環,愈來愈多人依賴「排行榜」,出版社愈來愈注重市場與銷售
而真正的好書,反而受到擠壓
大多數的讀者,也只能繼續讀類似的書籍
這種「人云亦云」的毛病,如何能夠消除,值得大家集思廣益
我個人的閱讀生涯,分成好幾個階段
小時候,當然是大人買什麼,我就看什麼
父親素有愛看書的習慣,常常會帶全家人去天母新學友書店(好像那時候還沒有天母金石堂)
甚至偶而會帶我們到誠品(當時僅有敦南總店)去「朝聖」
無形之中養成看書而不看電視的習慣
國高中受限於升學壓力,看書的時間確實被壓縮了不少
不過我還是將閱讀當作是休閒娛樂
結果愛看的書全被母親大人藏起來,然後我再千方百計找出來,樂此不疲
大學以後,沒有制式化課本的束縛,有些教材跟課外讀物幾乎可以劃上等號
且受到老師的影響,逐漸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口味
畢業以後,逐漸走火入魔
整天看個不停、買個沒完,但僅止於新書
當觸角伸進舊書的領域之後
很快就成為「讀癮」極深的傢伙
若以毒品來比喻的話,人家吸大麻,我則是吸古柯鹼哪
至於口味,一直是偏向文學的
儘管大學念歷史,可是興趣所在還是中文文學,尤其是小說
更尤其是50年代的台灣的小說
連帶也沈迷在書本的美麗封面中
很慶幸自己有開明的父母支持我看書、買書(雖然買太多了還是得隱瞞一下)
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被填鴨式教育壓垮
還能逐漸培養出一番嗜好
甚至進而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
比起大多數不看書、不懂看書的人,我真的很幸福、很愉快
也期望大家可以發現書的世界的美好(但是不要跟我搶書)
- Aug 31 Fri 2007 11:25
我是一隻大怪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