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接到的新工作指示,是幫新的紀錄片計畫蒐集資料
內容是講述5位民國人物
我的責任是在國史館當中找出有關這5位的「所有資料」,因為文稿還沒出來
不過「所有資料」當然是太多了點,所以我得自行判斷篩選出「重要的」
這份任務有如大海撈針一樣呀
我決定先不去國史館
而是利用線上資料庫來搜尋資料
沒想到我才輸入第一個名字「何應欽」,居然出現了9100多筆的資料
光是匆匆瀏覽,一天也看不了多少筆
最重要的是,我實在不知道什麼算是「重要的」
所謂的「重要」是得依據文稿到底寫了些什麼
何應欽的資料中有許多是蔣介石給他的電報
大部分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諸如要何發給軍隊每團一架無線電報之類的
可是萬一文稿或是受訪人提到某一事件,這雞毛蒜皮一般的電報可就有用了
現在看資料九成是在做白工
沒有方向,一切都只是猜測

這一位製作人的習慣就是事先漫無目的蒐集一大堆資料
絕大多數的東西其實根本沒有作用
且過程既繁瑣又辛苦
從前跟過另一位製作人
他的風格是預先計畫好內容,然後再來收集
我實在比較喜歡後者呀

抱怨歸抱怨,我依然坐在電腦前一筆一筆察看電報
不知道要看到哪一天才能把5人的都看完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yano16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